023-6834-6916
nbn新闻动态

富普新材新闻动态建材百科 混凝土粗细骨料搭配如何使用?这些要点一定要掌握!

混凝土粗细骨料搭配如何使用?这些要点一定要掌握!

2024.07.30

556

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粗细骨料的搭配使用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性能表现和生产成本。本文旨在全面剖析当前骨料使用的实际状况,深入探讨如何通过精细调整砂的细度模数和碎石的颗粒级配,来实现对混凝土性能的全面优化。同时,本文还将对不同粗细骨料组合下的混凝土性能问题进行详尽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加深入、全面的理解和指导。

1

1.目前骨料使用的现状

(1)砂的质量状况深度解析

当前,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普遍采用的细骨料主要为河砂。然而,河砂的细度模数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而呈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在市场流通的砂料中,细度模数大多分布在2.3至2.9的范围内,极端情况下最小值可达2.0,最大值则可达到3.2。根据长期的预拌混凝土生产实践经验,细度模数在2.6左右的河砂在使用上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在常规生产条件下,砂的细度模数维持在2.4至2.8之间,基本上能够满足正常生产的需要,且无需对其他材料的用量进行额外调整,从而有效控制了生产成本。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上砂料的质量存在显著的差异。部分砂场生产的砂料质地较粗,其细度模数超过2.9;而另一些砂场生产的砂料则质地偏细,细度模数低于2.3。这两种极端情况下的砂料对混凝土的性能均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具体来说,仅仅通过调整砂率往往无法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达到理想状态,同时还可能对混凝土的强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和使用砂料时,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需要充分考虑砂料的细度模数及其稳定性,以确保混凝土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2)碎石的质量状况深度解析

当前,大部分搅拌站在进货时所使用的粗骨料主要包括16~31.5mm单粒级、10~20mm单粒级以及5~16mm连续粒级。尽管市场上也存在5~25mm连续粒级的碎石,但其供应极不稳定,难以满足生产需求。在生产过程中,石场对碎石的分类往往只是进行大致的划分,并未严格控制碎石的级配。加之在运输、装卸和堆放等环节中,颗粒的离析和不均匀性现象难以避免,这进一步影响了碎石级配的稳定性。

因此,在实际生产的混凝土中,碎石的级配并不总是处于最佳状态。近年来,虽然行业已经采取了一些搭配使用措施,但这些措施往往只是基于经验的粗略方案,缺乏科学性和精确性。这导致碎石的空隙率不一定能达到最小化,用水量也不一定能实现最优化,从而对混凝土的性能和生产成本产生一定的影响。

2

2.砂的细度模数、碎石颗粒级配的调整方法

(1)砂的细度模数调整策略

河砂的供应受多种复杂因素的交织影响,导致其细度模数时常呈现出不稳定性。在混凝土的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当河砂的细度模数维持在2.6左右时,其表现出极佳的适配性,能够满足各种类型混凝土的配制需求。特别是对于高强度混凝土而言,选择细度模数稍大的河砂,往往能够带来更为理想的效果。

在砂源供应充足且不会影响到生产线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我们对河砂的细度模数有着严格的筛选标准。对于那些细度模数超出3.0或低于2.3的河砂,由于其可能带来的不稳定因素,我们通常会选择拒收,以确保混凝土生产的质量和稳定性。

根据我们长期积累的经验,如果所采购的砂的细度模数与基准配方中所选用的砂的细度模数偏差保持在较小范围内,那么通过精细地调整砂率,我们便能够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使其达到所需的工作性能。这一调整过程相对简单且效果显著,是我们优化混凝土配方的常用手段。

然而,在砂源供应紧张的情况下,我们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挑战。由于砂的细度模数变化范围可能较大,这使得生产配方的调整幅度也相应增大。这种大幅度的调整不仅增加了生产操作的复杂性,还可能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产生显著影响。有时,即使我们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结果也可能并不理想,难以满足混凝土的预期性能要求。

当砂的质地过于粗糙时,其细颗粒的含量会显著不足,这会导致所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变得较差,进而对施工和泵送过程造成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通过调整混凝土的砂率,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工作性能。为了确保混凝土能够满足施工要求,我们不得不增加胶凝材料的用量,以改善其和易性和工作性能。

相反,当砂的质地过于细腻时,混凝土的用水量会增大,浆体含量也会过多。此时,仅仅降低混凝土的砂率并不足以解决问题。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我们需要适当增加水泥的用量以及外加剂的掺量。这样的调整可以有效地平衡混凝土的各项性能,确保其既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又具备足够的强度。

因此,砂的质地过粗或过细都会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显著影响。同时,这种影响还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

为了确保生产过程中混凝土的稳定性,同时避免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我们采取了巧妙的策略:根据不同细度模数的砂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使用,以达到所需的细度模数。这一策略的实施,对搅拌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好配备三个砂堆场,分别用于储存粗砂、中砂和细砂。这样的布局不仅有助于实现砂料的分类管理,还能确保在搭配使用时能够迅速准确地取用各种砂料。

当面临砂的细度模数约为2.6的优质砂源时,我们无需进行复杂的搭配,直接使用这种砂就能满足生产需求,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当砂的质地偏离理想状态,即过粗或过细时,我们会依据实测的细度模数,并结合所生产混凝土的具体性能要求,来精心确定一个适宜的搭配比例。通过巧妙的搭配,无论是粗砂还是细砂,我们都能调配出满足需求的细度模数。这种搭配策略使得我们能够将不同的砂料组合成相对固定的细度模数,从而大大减少了生产过程中配合比的频繁调整。这一做法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出厂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产品。

另外,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还根据混凝土的不同等级灵活调整砂的细度模数搭配方案。在生产低等级混凝土时,我们会将砂的细度模数搭配得稍小一些。这是因为低等级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用量相对较少,而偏细的砂能够更好地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使得施工更加顺畅。相反,在生产高强度混凝土时,我们会将砂的细度模数搭配得稍大一些。这样做可以降低单方用水量,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通过这种灵活的搭配方案,我们能够充分利用不同细度的砂料,不仅保证了混凝土生产的稳定性,还有效控制了生产成本。这种策略使得我们在面对不同等级的混凝土生产任务时,都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也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碎石的颗粒级配调整策略

碎石,作为混凝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级配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强度以及生产成本均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关键因素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与合理的利用。这主要是因为碎石在运输、装卸以及堆放的过程中,其颗粒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离析与不均匀性,这无疑增加了碎石搭配使用的复杂性。

一些搅拌站已经开始尝试搭配使用不同粒径的碎石,例如,在16~31.5mm的碎石中掺入10~20mm的碎石,或者在16~31.5mm的碎石中掺入5~16mm的碎石。然而,这种搭配方法往往只是简单地凭借经验来确定一个比例,缺乏科学依据。

随着试验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优化粗骨料的级配对于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巨大的潜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对粗骨料颗粒的级配进行优化组合。这通常涉及将两种或三种不同粒径的骨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搭配,以形成一个连续的粒级分布。这种优化组合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还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由于连续粒级涵盖了一个较大的范围区间,

3

3.不同粗细骨料组合下混凝土性能问题

(1)在深入探究不同粗细骨料组合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时,我们发现了一个显著的现象:在相同的龄期条件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劈拉强度均呈现出因骨料组合差异而产生的显著变化。具体而言,抗压强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异幅度约为15%,这一数据揭示了不同骨料组合对混凝土抗压性能的显著影响。同样地,劈拉强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异更为显著,达到了约25%,进一步凸显了骨料组合选择对混凝土整体力学性能的重要性。更为细致的研究还发现,即便在粗骨料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仅仅通过改变细骨料的组合方式,也会导致混凝土强度的显著变化。

(2)当我们聚焦于混凝土的180天抗压强度,并针对不同水胶比下的各种粗细骨料组合进行深入分析时,一些显著的差异和趋势开始浮现。具体而言,在0.40的水胶比条件下,微晶玄武岩作为粗细骨料的混凝土展现出了最高的抗压强度,其性能优越,而混合玄武岩作为粗细骨料的混凝土则相对表现不佳,抗压强度最低,两者之间存在着9MPa的明显差距。进一步地,当我们调整水胶比至0.50时,微晶玄武岩作为粗细骨料的混凝土依然保持着其抗压强度的领先地位,表现出色。相比之下,杏仁玄武岩作为粗细骨料的混凝土在这一水胶比下的抗压强度则相对较低,二者之间的差距略有扩大,达到了9.4MPa。

(3)在探究混凝土180天的劈拉强度时,我们发现了不同水胶比下各种粗细骨料组合对混凝土性能的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在0.40的水胶比条件下,白云岩作为粗细骨料的混凝土展现出了最高的劈拉强度,其性能优异,凸显出白云岩骨料在提升混凝土劈拉性能方面的潜力。而相比之下,混合玄武岩作为粗细骨料的混凝土则表现不佳,劈拉强度最低,二者之间相差达到了1.39 MPa,这一差距进一步凸显了骨料选择的重要性。当我们调整水胶比至0.50时,混凝土的劈拉强度表现又呈现出新的变化。此时,以微晶玄武岩作为粗骨料、白云岩作为细骨料的混凝土组合展现出了最高的劈拉强度,这一发现揭示了不同骨料之间的协同效应对混凝土性能的提升作用。而相比之下,杏仁玄武岩作为粗细骨料的混凝土在这一水胶比下的劈拉强度则相对较低,二者之间相差0.85 MPa。尽管差距有所缩小,但依然足以说明骨料组合选择对混凝土劈拉性能的重要影响。

(4)在探究相同粗骨料与不同细骨料组合对混凝土抗压弹性模量的影响时,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细骨料的种类和组合方式有所变化,但混凝土的抗压弹性模量却保持了相对稳定的趋势。具体而言,无论是90天还是180天的抗压弹性模量测试,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异均未超过5%,这一微小的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即便是在28天的早期抗压弹性模量测试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异也仅保持在10%以内,进一步证实了细骨料对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影响相对较小。

(5)尽管灰岩本身被认为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但在我们针对相同粗骨料与不同细骨料组合的深入研究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浮现出来:当采用灰岩作为细骨料时,所制得的混凝土抗压弹性模量却略高于使用其他类型细骨料的混凝土。这一发现挑战了传统观念中灰岩弹性模量较低的认知,显示出灰岩细骨料在特定条件下对混凝土弹性性能的积极影响。为了更深入地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我们在保持配合比不变的情况下进行了进一步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灰岩细骨料与水泥砂浆之间的界面结合展现出了更加紧密的特性。这种紧密的界面结合可能促进了混凝土内部结构的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整体的弹性模量。

(6)在探究混凝土180天极限拉伸变形性能时,我们针对不同水胶比下的各种粗细骨料组合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0.40的水胶比条件下,白云岩作为粗细骨料的混凝土展现出了最高的极限拉伸变形能力,其性能表现优异。相比之下,杏仁玄武岩作为粗细骨料的混凝土则在这一指标上表现相对较差,二者之间的差距达到了0.42x10-4,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了不同骨料组合对混凝土极限拉伸变形性能的显著影响。进一步地,当我们调整水胶比至0.50时,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变形性能又呈现出新的变化。白云岩作为粗细骨料的混凝土依然保持着其在这一性能上的领先地位,表现出色。然而,此时微晶玄武岩作为粗细骨料的混凝土则相对表现不佳,其极限拉伸变形能力较低。在0.50水胶比下,白云岩与微晶玄武岩粗细骨料混凝土之间的极限拉伸变形差距为0.34x10-4,尽管这一差距略有缩小,但依然足以说明骨料组合选择对混凝土极限拉伸变形性能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粗细骨料的搭配使用在混凝土制备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深刻影响着混凝土的多项性能指标,还直接关系到生产成本的高低。因此,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整砂的细度模数与碎石的颗粒级配,我们可以实现混凝土性能的优化,进而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整体经济效益。

在此过程中,我们应特别关注不同粗细骨料组合下混凝土性能的变化规律,这包括但不限于抗压强度、劈拉强度、极限拉伸变形等关键指标。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性能问题我们能够更准确地把握骨料搭配与混凝土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指导实际生产中的骨料选择与配比设计。

最终,我们的目标是确保所生产的混凝土不仅能够满足工程的严格要求,还具备良好的经济性,实现技术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这要求我们在混凝土制备过程中,不仅要追求高性能,还要注重成本控制,通过精细化的骨料搭配与配比设计,打造出既优质又经济的混凝土产品。

本文资源来自互联网,旨在交流信息分享技术,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处理。

标签:混凝土 混凝土搭配

上一篇:水泥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与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下一篇:混凝土7天强度到28天几乎不增长了,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