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混凝土养护注意事项
1、混凝土浇注完毕后
①夏季:初凝(一般为两个小时)后采用塑料薄膜、草袋、玉米秸秆等遮盖,终凝(一般不超过五个小时)后必须及时“补水”养护。
②冬季:初凝后必须采用草袋、玉米秸秆或其它物品遮盖进行保温处理或增加抗冻旱强剂。
③春初秋末:随时注意天气变化,果断采取保温措施。
2、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
3、混凝土拆模:梁板跨度在6米以内,强度必须达到70%以上(即7天以上);跨度超过6米强度需达到100%(含悬挑结构),柱应达到50%以上。如果模版急需提前拆除,必须采取旱强措施。
02 混凝土起皮翻砂
混凝土表面起皮,翻砂现象,用脚踩搓出现一层白面,表现为上面约半公分不凝固,下面却能达到凝固的效果。
原因:
①初凝前混凝土失水过快。
②终凝前又加纯水泥反复压、抹。
③浇水过早。
④混凝土中含泥量大。
⑤冬季混凝土受冻破坏。
⑥配合比不确定,干稀不均匀等因素。
预防:
①采用补水措施和保温措施。
②压抹时不可直接用水泥或纯水泥浆,必须增加部分砂(1:1素灰照面)。
③加强混凝土浇注的找平工作,尽量做到一次找平。二次压光完整结合。并且要注意一次找平和二次压光的适宜时间(不宜超过两个小时)。
④沙子要过筛,尽量选用净沙。
⑤严格按配比搅拌。
03 混凝土凝固问题
混凝土凝固缓慢或受破坏,强度达不到要求,混凝土表层疏散,外表脱皮。冬季表面呈深灰暗淡色,夏季呈淡灰白色。用锤或其他硬物轻砸建筑物的边沿、外层会出现破渣掉裂。
原因:
①水泥过期。
②受潮凝块。
③不同品牌的水泥混用。
④石、砂中含有害物质或泥量过大。
⑤配合比不对。
⑥搅拌不均匀。
⑦夏季混凝土初凝前失水过快,终凝后受高温影响“渴死”。
⑧冬季未及时采取保温措施“冻死”,“冻死”后再保温已失效。
⑨结构在终凝时遭受外力作用等。
预防:
①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禁止用在受力结构。
②不同品牌水泥绝不可混用。
③配合比必须正确。
④石、砂有害杂质清除干净。
⑤夏季混凝土浇注成型后,立即遮盖加水,冬季及时采取“保温”措施。
⑥禁止混凝土增长强度期间扰动。拌制混凝必须均匀且干稀一致。
04 混凝土碳化问题
表面出现淡白色,用脚踩搓出现一层白面。
原因:夏季气温炎热,混凝土浇注后未及时遮盖造成失水过快,又未及时加水养护或已养护但超过混凝土强度最佳增长期(已“渴死”),致使养护失效。
预防:夏季混凝土初凝(两个小时左右)后,必须及时遮盖,终凝(五个小时左右)后充分加水养护。
05 混凝土裂缝问题
裂缝:温度裂缝,干缩裂缝和外力作用裂缝
原因:
①混凝土终凝前受外力作用。
②混凝土漏浆失水过快。
③同一结构浇注的混凝土干稀不一致。
④钢筋与混凝土“导热”膨胀不一致。
预防:
①加强混凝土的看护压抹。
②禁止混凝土凝固后的振动。
③控制混凝土干稀一致,做好“补水”、“保温”措施。
建议:屋顶保温层上找平(俗称捶房顶或砸房顶),选择水泥时按常规减少20%的用量。
06 混凝土蜂窝问题
蜂窝:结构表面出现蜂窝状的窟窿
原因:
①混凝土石子间隙过大。
②配合比不准确(浆少石多)。
③搅拌不均匀。
④浇注方法不当。
⑤振捣不实以及模版严重漏浆。
预防:
①调整配合比。
②加强振捣。
③入模过高时用窜桶、镏槽。
④控制振捣时间。
⑤检查模版缝隙并封堵。
07 混凝土麻面问题
麻面:结构表面出现无数的小凹点
原因:
①模版润湿不够。
②浇注不严。
③振捣时间不够。
④养护不好。
⑤模版未刷隔离剂或脱模剂。
预防:
①模版必须刷隔离剂或脱模剂。
②浇注前浇水充分润湿,混凝土入模后控制振捣棒振距和振捣时间。
08 混凝土孔洞问题
孔洞:结构内存在孔隙,局部无混凝土
原因:
①漏振。
②未及时振捣,混凝土已初凝或受冻凝块。
③模内有泥块吸水膨胀。
预防:
①浇注前彻底检查模内杂物。
②混凝土入模随时振捣。
③控制振距和振捣时间。
正常的混凝土总是相似的,有质量问题的混凝土则各有各的问题!正如北京建筑大学宋少民教授所说的,混凝土即是最简单但同时又是最复杂的,简单在水泥、砂、石、水、外加剂拌合就是混凝土,但复杂在影响砼质量因素实在太多,如原材料的性能、配合比的设计、施工的过程、养护、生产的季节、各地的气候等多种因素无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本文资源来自互联网,旨在交流信息分享技术,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处理。
标签:混凝土